嗯,染谷將太從頭到尾的魯蛇臉真是非常有娛樂性XD
「哪啊哪啊~神去村」改編自日本直木獎才女三浦紫苑的暢銷書籍,原著也是2011年台灣最暢銷翻譯小說。故事從一個小魯蛇平野勇氣大學落榜開始,落榜的他原本還是很小屁孩的跟著已考上大學的朋友們吃喝玩樂,但其實內心還是很彷徨不安的他一時間被林業招募新人傳單上的大美女長澤雅美吸引,深深覺得去了就能看到心目中的女神,於是就傻傻報名了,隻身來到山中接受林業訓練的他,在一連串的文化(?)衝擊下,漸漸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嗯,染谷將太從頭到尾的魯蛇臉真是非常有娛樂性XD
「哪啊哪啊~神去村」改編自日本直木獎才女三浦紫苑的暢銷書籍,原著也是2011年台灣最暢銷翻譯小說。故事從一個小魯蛇平野勇氣大學落榜開始,落榜的他原本還是很小屁孩的跟著已考上大學的朋友們吃喝玩樂,但其實內心還是很彷徨不安的他一時間被林業招募新人傳單上的大美女長澤雅美吸引,深深覺得去了就能看到心目中的女神,於是就傻傻報名了,隻身來到山中接受林業訓練的他,在一連串的文化(?)衝擊下,漸漸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如果說阿湯哥的「明日邊界」是科幻版的「今天暫時停止」,那「迴路人生」就是驚悚版的土撥鼠了。記得小時候看羅賓威廉斯演的「美夢成真」,是我第一次聽到自殺的人會一直重複自己死亡前的那一刻,並且不自知,於是他只會不斷地在無盡的痛苦中輪迴,無法跳脫。
「迴路人生」則用另一個角度來詮釋「無間地獄」。電影的一開始就是看起來非常不舒服的艾格替倒在地上的愛妻梅施行CPR,一陣徒勞無功後,抱著梅哭泣的他也接著臥倒在地,下一瞬間卻發現自己竟開著車,和身旁的梅說著話。是的,老梗來了,如同「明日邊界」的阿湯哥永遠在自己睡倒在機坪上的那刻reset,平凡的艾格也總是在開車載著梅回家的路上重新醒來。不過在無間重複的老梗上,「迴路人生」可是賦予了不一樣的想法。
男女主角的背景設定很沈重,整部電影的步調卻很溫暖輕鬆,並且出乎意料之外地沒什麼少女漫畫的感覺。男女主角雖然心中背著很沈重的包袱,但仍是像一般人一樣旳生活著,只有在某些時刻才會不小心流露出一抹寂寞感,兩個看起來挺悲劇的角色碰在一起卻挺搞笑的,讓人覺得這兩個角色還真可愛,尤其是柑奈明明是個看起來成熟幹練的OL,談起戀愛來卻有種童稚感,不過想想也是,15歲的她連初戀都還來不及開始就被傷到了,也難怪面對阿祿時看起來就是經驗值零,整個人反應可愛的像個青少女!
「不完美情人」在我心中的改編自漫畫或小說的日本電影排行榜裡排名應該有前五。不會太狗血或刻意催淚,也沒有甜死人的黏膩,比漫畫交代得更清楚完整的細節讓人看完以後有種滿足感。我不是岡田將生的飯,但我挺喜歡他演的阿祿,雖然要他穿著高中制服夾在一群高中生年齡的臨演中是有點突兀了…是說長澤雅美、波瑠、高良健吾、中村蒼四個人也是,四人單獨穿著制服時還好,但是在教室裡面跟其他臨演同處一室時真的很超齡啊…@@
「築巢人」是一部非常特別、與眾不同的紀錄片。沈可尚導演的上一部紀錄片「遙遠星球的孩子」同樣是在描述的自閉症患者,用一種如同Discovery頻道般傳遞科學新知的方式講述不同的家庭,據我所知也因此在不少教學單位中流傳著。「築巢人」同樣在記錄自閉症患者,但卻用了完全不同的筆觸。
事實上對看電影前不怎麼認真看影片介紹的我來說,在觀看「築巢人」時,直至影片將近一半之處我都沒還不確定主角立夫到底是什麼病症,我只看得出他和「一般人」不大一樣,直到中後的時候導演側拍立夫爸爸在某個活動中演講,明確說出「自閉症」三個字,我才真正確定了原來立夫是自閉症患者。「築巢人」的美學也有別于一般的紀錄片,沒有方方正正的畫面構圖,以之替代的是許多有些距離感、甚至如同偷窺般的鏡頭。沒有45度角面對鏡頭的訪談,有的仍是如同偷拍般的畫面,只看見立夫爸爸的90度側面,卻反而更能透過立夫爸爸的聲音,聽出他坦然面對人生的堅強與疲憊。
「我的意外爸爸」片名很有趣。中文片名從小孩的角度出發,指的是突然多了另一個爸爸;日文片名「そして父になる」的中文翻譯為「我會成為父親」也有人翻成「就這樣成為了父親」,從父親的角度出發,面對自己必須做個父親的事實;英文片名「Like Father, Like Son」則是從第三者的角度看待父子關係。我認為三個片名其實都很符合這部電影所想陳述的,端看你站在哪個位置看待這件事,當然如果以主角來說的話,自然是日文片名比較符合,因為主角是湯川教授福山雅治嘛!^_^
「我的意外爸爸」故事其實很簡單,就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家庭在六年後發現互相抱錯對方的孩子,於是兩家大人們必須想辦法做出最好的決定。故事雖然簡單,但其中情感上的糾葛與煎熬可是非常綿密且力道強大的。這也是導演是枝裕和最厲害的地方,總是用一種近乎悠閒的步調包裝濃烈的情感,因此即使劇情起伏不算很大,節奏也不是很快的那種,卻不會讓人感到沈悶,事實上因為劇本寫得非常縝密,反而讓觀眾像是在河流上漂著的小船,如此順其自然地隨波逐流,緩慢且穩定地被向前推著,不用花費太大的力氣就能夠經歷沿途的風景。
會注意到「向陽處的她」是因為今年中突然迷上了嵐的遊戲節目「vs嵐」,於是接著看了另一個談話性節目「岚にしやがれ(中文名稱為「嵐的大挑戰」或「交給嵐吧」)」,在今年剛改版的「岚にしやがれ」看到了自從「江~公主們的戰國(或譯作戰國三公主)」後久未露面的野田妹上野樹里上節目宣傳和松本潤合演的電影「向陽處的她」,看到她還是漂亮如惜,沒有崩壞,真是太令人高興了!我之前替她擔心了一下,想說不會吧?評價不好的「江~公主們的戰國」給她這麼大的打擊嗎?居然在之後有好長一段時間停止演藝活動,還好一切只是多心了,她可能真的只是想休息一下吧。
「向陽處的她」改編自越谷治的同名小說。據說在日本被票選為女生最想推薦給男生的戀愛小說No.1。我還沒看過原著,所以不予評論。不過電影還滿純愛的,我看不出哪一點男生會想看,所以對於日本女生覺得男生應該看的No.1是基於什麼選出來的感到滿好奇的。
對於藝術只有非常粗淺認識的我,對「卡蜜兒」這個名字的印象,是年紀很小的時候曾跟著大人看過的「羅丹與卡蜜兒」(又名「羅丹的情人」)。我甚至對劇情已經沒什麼印象了,只記得羅丹是個大雕塑家、卡蜜兒是他的情人,還有羅丹由後環抱卡蜜兒兩人雙雙趴臥在地上的那張海報。很奇怪,即使只是這麼一點點的印象,我卻緊緊記住「卡蜜兒」三個字,於是乎這次金馬影展片單一出,我一看見片名第一個反應即是:「是那個卡蜜兒嗎?」,再看到是由法國女星茱麗葉必諾許主演,馬上放入必看名單裡。
有關於卡蜜兒克勞岱(Camille Claudel)詳細的生平網路上有非常多介紹,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請出孤狗大神幫忙。我建議想看「最後的卡蜜兒」的朋友可以先上網看一下羅丹與卡蜜兒兩位的生平,能讓你更貼近戲中這位被關在精神病院多年的卡蜜兒。「最後的卡蜜兒Camille Claudel 1915」說的是1915時已被關在精神病約2年的天才雕塑家卡蜜兒在精神病院裡的生活。卡蜜兒克勞岱和羅丹相戀十年,於1893年分手後仍繼續獨立創作,但或許是這段感情給她的創傷太大,以及當時社會風氣無法容忍過於特立獨行的女人所造成的壓力,使得她後來精神狀況越來越差,終於在1913年最支持她創作的父親過世後,被家人送往精神療養院治療。此後30年直至她逝世,都沒有離開過。
「真愛每一天About Time」已經上映很久了,看它現在仍在某些戲院上映就知道口碑一定很好!我自己也非常喜歡!一直以來都很喜歡英國的喜劇,不像大部分美國喜劇總是將所有的事情放很大,情緒放很滿,英國的喜劇大多帶著一種淡淡的甜,表面上比較壓抑,內在情感卻總是讓人即使看完電影後仍久久縈繞不去。
「真愛每一天」講述的是提姆21歲那年,父親告知了他家族男子代代相傳的秘密-家族中的男人都有穿越時空的能力,但是只能回到過去。父親要他好好思考想用這個能力做什麼,正值青年的他決定用這能力為自己找個女朋友。
醜話說前頭,如果你是一位愛跑影展的影癡、特愛看歐洲片、厭煩好萊塢標準三幕式結構、越硬片越愛看的超強死硬派,那你千萬別進戲院看這部戲,我怕你走出來時會心情不好…
「真愛一百天」簡單地說,就是一部很通俗的愛情喜劇。說實話,通俗並不是個不好的詞,畢竟喜歡進戲院看好萊塢爽片的人絕對比跑影展的人多。尤其台灣電影說到底,真正「通俗」的並不多,不過這兩年的台灣電影有越來越多純「商業」電影,對於這點我們是必須拍拍手稱讚的,電影類型越多,最後受惠的還是花錢看電影的觀眾。
其實打工換宿最好玩的部分就是人了,大部份的時候工作或城市是滿無趣的,像Casale Monferrato小鎮本身說實在還真是很無聊,連最大的建築(小鎮象徵)-城堡(或堡壘?國外的castle有時候不一定是指城堡,而是「堡」壘),都小到不行,逛一圈不用20分鐘吧…
這個小鎮平時沒什麼外國人,大部份的外國人好像還真的是這個組織帶進來的,在這裡我遇到來自克羅埃西亞的Anita、美國的Gerald、比利時的雅虎先生、加納的加納先生(因為我一直不會念他的名字,只好用加納先生稱呼他)。